中新網衢州7月22日電(李夢清 周佳)“梅子黃時日日晴,小溪泛盡卻山行。”南宋著名詩人曾幾在《三衢道中》這樣描繪位於錢江源頭的浙江衢州美景。22日,記者瞭解到,該市目前正探索有特色的治水之路,水上岸下齊整治換來“發展紅利”,產業形態發生“變臉”,從而帶動鄉村旅游業致富百姓。
  據瞭解,浙江省鋪開了“五水共治”(即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澇水、保供水、抓節水)工程,2014年更是成為該省的全民治水年。
  衢州,位於錢江源頭,關乎浙江省一半人口的飲水安全,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。為更好地推進治水工作,2013年10月,衢州在該市選拔1480名機關幹部,擔任1480個行政村的“生態指導員”,為村村戶戶編製“生態檔案”,指導生態建設,努力打造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“衢州樣板”。到2015年底,所有河流水質達到三類以上,都能下河游泳。
  治水,錶面在水裡,根子在岸上。水下岸上齊整治,衢州走出了一條特色治水路。
  如針對生活垃圾,龍游縣賀田村採用“垃圾源頭分類可追溯”機制,垃圾有了“身份證”,可監督、可追溯,幾十年來農民隨手扔垃圾的習慣竟一朝改變。目前,此模式已在該市鋪開。
  在養豬大鄉柯城區萬田鄉,此前生豬養殖造成水污染嚴重。目前該鄉展開了“豬棚”換“菜棚”的產業轉型試點工作,給予拆“豬棚”、建“菜棚”的農戶一定的生態補償金,以土地流轉、合作社建基地、大戶聯散戶等運作模式操作。
  對此,衢州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趙建林表示,該市把治水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、重要抓手和路徑,融入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的各個領域,主動打出治水“組合拳”,換來“發展紅利”,產業形態發生“變臉”。
  記者瞭解到,衢州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休閑區試點市,既治污更造景。該市在治水同時挖掘鄉村旅游,每個村形成一口清水塘、一個活水源、一片生態林、一個景觀。按照國家3A級以上景區標準,整鄉整村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片區創建。
  如柯城區廟源溪、石梁溪流域建成“兩條特色風情帶+30個特色村+5個精品村”集休閑、旅游、健身、養老等為一體的“慢生活”體驗區。
  隨著衢州“五水共治”的實施和推進,衢州水資源得到了進一步治理、保護和利用,以“水”為品牌的衢州親水旅游正逐步走進大眾。
  目前,該市推出了“今夏到衢州親水游”系列活動。22日,此活動發佈會在衢州召開。發佈會上,趙建林介紹,“今夏到衢州親水游”活動規劃安排了30條親水旅游線路,分為游水、親水、戲水三個系列,還有漂流、垂釣、賽龍舟等運動休閑。(完)  (原標題:浙江衢州治水之路帶動鄉村旅游 換來“發展紅利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qwwzjvwsjs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